解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做好政府重要政策解读工作,使社会公众更好地知晓、了解《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及意义
云南农垦自1951年创建以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边疆繁荣稳定和保障国家天然橡胶资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垦事业,农垦改革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此次《意见》的出台,主要的背景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巩固改革成果。经过多轮改革尤其是始于2010年以经济融入市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三融入”为方向的改革,使云南农垦在地方统筹社会保障、社会职能移交地方管理、政企分开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垦区职工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垦区社会秩序保持总体稳定。这些成果来之不易,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巩固。二是贯彻落实全国农垦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垦事业的发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等都专题研究了农垦的改革发展问题。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垦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正式印发,为新时期农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出台《意见》,就是为了把中央的部署落地落实,不断推进我省农垦事业的发展。三是解决我省农垦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因问题而起。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农垦发展定位仍不够清晰、管理体制不尽完善、经营机制还不够灵活、农场法人实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国有资产功能发挥还不充分、政策支撑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农场经营还比较困难,部分职工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垦区水电路田房等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这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因此,201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再次将深化农垦改革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写入《云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总体方案》加快推进落实。
《意见》紧扣中央精神,结合云南实际,立足发展全局,突出农垦特点,深刻阐述和回答了云南农垦事业发展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是引导新时期农垦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农垦事业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文件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农垦事业发展环境,有利于助推农垦经济做强做大,有利于加强农垦国有资产监管,有利于促进垦区民生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保障国家天然橡胶资源安全、维护边疆和谐稳定,以及云南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重点内容
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十分明确,可以概括为:“坚持一个方向,把握两个重点,守住三条底线,深化三个融入,明确五个定位”。“坚持一个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推动农垦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把握两个重点”:就是在发展上要以保障天然橡胶战略地位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在改革上要以推进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改革为主线。“守住三条底线”:一是要始终坚持国有属性,完善国有农业经济的实现形式,决不能把国有经济改没了;二是要始终坚持以农为本,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决不能把农业改弱了;三是要始终坚持发挥农垦的规模优势,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决不能把经营规模改小了。“深化三个融入”,就是要通过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三方面的不断深化,落实好属地管理、产权到场、承包到户的制度安排。“明确五个定位”:就是要把农垦建设成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国家天然橡胶生产的主力军、云南农业“走出去”的排头兵、云南国有农业经济的大集团、促进边疆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要更加努力做大做强农垦集团,加速建设“大胶商”,加强建设茶叶、果蔬、咖啡、生物药等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建设美丽农场,使垦区的民生明显改善,职工收入大幅提高,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件的重点内容,体现在五大任务中。
第一、稳步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集团化是垦区改革的主导方向。为此《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农垦集团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以资本运营为纽带、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灵活采取股份合作、产业联盟、租赁经营、行政划拨等方式,形成农垦集团与农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垦区集团化”。这实际上指明了云南农垦推进垦区集团化的路径。为确保路径“畅通”,必须不断“做强做大农垦集团”,尽快“培育区域行业龙头企业”。
第二,加快推进农场企业化。农场企业化与垦区集团化共同构成深化农垦改革的主线,表明农场企业化与垦区集团化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推进农场企业化,前提在于落实农场法人实体地位和经营自主权。《意见》指出:“保留农场牌子和完整建制,实行农场法人实体登记,落实农场生产经营自主权”。对于农场企业化,从垦区实际出发,《意见》提供了可供选择的路径:“产业基础较好的农场,鼓励其积极推进企业化改造;不具备企业化改造的农场,可以围绕主导产业和自身优势,着力培育农场内部市场主体”。为顺利推进农场企业化,《意见》指出:“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社企分开,建立有利于农场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要切实落实农场社会管理属地化,积极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新型劳动用工关系和社会保障机制。为发挥农场经营管理人才在农场企业化中的积极作用。《意见》还指出:“农场参公参事人员确因工作需要,按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可到农场内部企业兼职,但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
第三,创新农垦管理体制。农垦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在保持农场归属县(市、区)管理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服务于农场企业化和垦区集团化,从加强农垦行业引导管理的角度,对现行管理体制的完善。《意见》提出:“将省农垦总局更名为省农垦局,作为省农业厅管理的厅级事业单位”。针对农场属地管理后,由于职责不清、管理失控以及掠夺性割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意见》提出:“省国资委代表省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农垦集团的监管。农场国有资产,由所在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授权本级国资监管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集中统一监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侵占农场国有资产”。土地是农垦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垦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必须通过规划加强管理。《意见》指出:“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对农垦土地严格实行分类管理,禁止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为推进农垦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创新农垦土地资产配置方式,《意见》指出:“农垦企业改革改制中涉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可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处置”。
第四,构建农垦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农垦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农垦发展转型升级,是农垦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意见》指出:“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工结合、农旅结合、农商结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农业是立垦之本,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是农垦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意见》指出:“充分发挥农垦资源、组织、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优势突出,产出高效,特色明显’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高原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支撑农垦企业积极参与打造‘云系’、‘滇牌’公共品牌。农垦要在良种化、机械化、信息化等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橡胶是云南农垦的支柱产业,在国家橡胶生产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意见》指出,要“加强国家重要天然橡胶基地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为发挥农场区位优势,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发展沿边(沿线)特色园区经济。《意见》指出:“垦区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统筹农垦园区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将河口、坝洒、天保、孟连、勐腊、勐捧、勐满、遮放、瑞丽、畹町、盈江、陇川、孟定等农场,纳入相应的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
第五,加强垦区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垦区基础设施和民生状况,尽管在“十二”时期随着投入大幅增加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垦区长期系统封闭运行,一些普惠性政策未能覆盖,致使垦区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和生活条件仍较为落后。为此,《意见》明确:要把推进农垦改革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广泛动员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力量,全面推进垦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将水电路田房统一纳入各部门规划或项目盘子予以加快建设。《意见》指出:“到2020年,把农场建设成为产业兴、职工富、场区美、人和谐的美丽农场。”
三、主要政策措施
深化农垦改革发展,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必不可少。《意见》延续和保留了上一轮改革中 “含金量”高的政策。比如,《意见》指出:“保持农场现有参公和事业单位员额编制及转移支付,继续施行生产队干部参照村委会干部补贴的政策”。这项政策不仅是保留了农场财政供养人员的编制,其实更是从财力上对各个垦区予以的支撑。《意见》提出:“农场参公参事人员确因工作需要,按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可到农场内部企业兼职,但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这一政策主要是为发挥农场人才优势,根据中央农垦改革发展的精神、结合云南农垦实际,并参照我省供销社改革的政策而提出的,对于农场加强企业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意见》还用一个独立的部分,突出了深化农垦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的是两个方面:
(一)关于财税扶持。着眼于解决农垦历史遗留问题和围绕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的改革主线,《意见》明确提出要稳步加大对农垦的投入。《意见》中的财税支撑政策,可以用“弥补一个缺口,给予一批贴息、设立一个基金,落实两个覆盖、实行一个减免和一个积极用于”来概括。“弥补一个缺口”:即,在积极争取中央支撑的基础上,按省、州(市)、县(市、区)和农场分级负担的原则分三年补助补缴2008年底以前农场形成的养老金缺口。“给予一批贴息”:即,对农垦利用金融贷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低质低产胶园、茶园、果园、咖啡园改造,由各级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予以补助或贴息。“设立一个基金”:就是以政府性资金为引导,支撑农垦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农垦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落实两个覆盖”:一个是将农垦全面纳入国家强农惠农富农和改善民生政策覆盖范围,一个是将国家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结构性减税政策,积极落实到农垦集团等农垦企业。“实行一个减免”:就是农垦集团等农垦企业内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产权、股权、土地、资产进行无偿划转的,按规定减免税费。“强调一个用于”:即,农垦土地被依法收回后再出让的,其出让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市县分成的相应土地出让收入要按规定积极用于农垦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二)关于金融扶持。为最大限度形成农垦改革发展合力,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互补作用,围绕各项三农、普惠金融、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有关政策的落实,《意见》提出了金融支撑措施。主要的有:一是支撑符合条件的农垦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或中长期票据等筹集资金,省级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贴息。二是支撑农垦集团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盈利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三是支撑农垦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重组省级涉农投融资平台。四是充分利用我省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关政策,创新符合农垦企业特点的金融新产品。此外,对农垦企业开展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农垦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措施。
四、《意见》的保障措施
深化农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密切配合、统筹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意见》中的保障措施,可概括为“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政治保障和责任保障。
(一)组织保障。《意见》明确:“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加强对农垦党建工作的领导和农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农垦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到“两个统一”。一是要把农垦改革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组织机构健全、党务工编辑队伍稳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二是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农垦企业企业治理统一起来,创新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和形式。《意见》同时指出:“要适应推进农垦改革发展需要,加强各级农垦管理部门能力建设”。“不得擅自解散、撤销农场。农场合并、分设、调整等体制变动,须经省级农垦管理部门同意”。
(二)政治保障。《意见》指出:农垦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清廉奉公、敢于担当,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农垦改革发展。农垦干部职工要以主人翁精神,发扬农垦优良传统作风,牢固树立开拓创新和市场竞争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汇聚起推动农垦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制度保障。深化农垦改革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改革的重要事项之一。《意见》指出:省级农垦管理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加强引导,狠抓落实。有关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及公共服务体系等规划时,要将农垦纳入其中并同步组织实施。垦区所在州(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深化农垦改革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
(四)责任保障。《意见》在每一项内容和措施之后,同时分解了任务、明确了责任,体现了省委、省政府重在抓落实、重在出实效的一贯要求。